在监管导向和疫情影响的催化下,金融科技平台的小微战略会更加坚定。
随着2022年金融科技平台Q1财报的发布,我们发现各平台的小微业务都有明显提速。而且快消平台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贷款服务上,开始深入小微企业赋能。
当然,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小微业务的业绩差距已经很明显。
原因在于,网贷整改后,平台转型策略的侧重点大相径庭。
而且我们注意到,虽然小微业务是共同的转型方向之一,但是力度不同。这些都导致了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平台小微业务战绩的差异。
但从各家公司的态度来看,2022年,平台将全力发展小微业务,并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独特的技术和运营优势,拓宽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形式。
尤其是在疫情下,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金融科技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立足上海的信业科技在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帮助抗击疫情的同时,继续助力小微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为小微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金融服务。
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各地的金融科技都加入了帮助小微企业、恢复经济活力的大军。
因此,如果说2021年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小微元年”,那么在政策、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无疑将成为金融科技平台的“小微扩张”之年。
01
成长和差异化。
近期,小微企业频频收到政策“礼包”。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办法已于5月24日下发至全国各地,要求各地在5月底前完成配套实施细则的出台。
003010在货币金融政策中强调,要加大对普惠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惠特尼。提高普惠金融的财政支持比例;惠特尼小额贷款支持工具从1%提高到2%,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行普惠;惠特尼小额贷款。
为落实国务院政策部署,人民银行不仅召开了信贷形式分析会,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措施》)。
003010特别提到,要推进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银行放贷水平。具体包括——完善分级分类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加强金融科技运用,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加快企业间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丰富特色金融产品,推广主动授信和还贷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需求。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的机会。
在过去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时期,互联网金融平台与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互联网贷款整改后,除了平台拥有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持牌金融机构,其中以银行为主。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上,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能力。我们在风险控制和产品设计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服务小微企业业务借款人方面,科技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信还自主研发了魔镜模型,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完整的小微企业识别流程,让小微企业主在几分钟内获得贷款,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
通过信义的案例,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平台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且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下沉”优势也有利于拓宽小微客户的覆盖面,这也正好符合银行的需求点。
我们可以先看看2022年一季度各大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小微业务情况。
2022年第一季度,新野科技单季为超过50.7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同比增长66.2%。小微领域单季度贡献的小微贷款金额为98亿元,占一季度贡献贷款总额的24.7%。
对了,回顾2021年,2021年全年,新野科技服务小微用户82.6万,促成贷款金额270亿元,占全年促成交易总额的19.7%。
从现有数据对比分析来看,信义的小微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处于头部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前列。
在转型战略上,“小微”和“海外”业务是乐心的两大重点。乐心的转型目标是“新消费”,而360数码分公司正在力推“嵌入式金融”模式,尽力与互联网流量平台对接。小赢坚持“小赢卡贷”下的助贷业务。
各家的侧重点不允许。相比之下,信义的小微战略清晰而坚定。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信中不仅公布了小微贷款规模,还公布了占比。与2021年全年相比,2022年一季度小微业务占比仍在增加。
02
拓宽服务方式
此外,我们注意到一个新的趋势。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开始探索更多服务小微企业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提供贷款服务。
据了解,2022年,心怡科技的app将陆续上线。
了众多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功能,帮助小微企业缓解现金流紧张之外,还深入到业务数字化、运营等企业服务方面,提升小微企业运营能力。很明显,互金平台都在探索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服务。
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利用自身的数字化优势,赋能更多的小微企业。这或许能成为一个新的业务方向。毕竟在疫情影响下,数字化运营已成为零售、餐饮等许多小微企业的刚需。
信也科技的CEO章峰曾表示,2022年,信也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这就是为何,我们屡次说,在个人经营贷、小微企业贷领域,我们看好金融科技平台与银行的合作。
当然坦率的说,目前金融科技平台小微企业贷的量,与大中型银行自营的小微企业贷的量相比,确实还想去甚远。但金融科技平台们,在前期业务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已经与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差距,正是金融科技平台小微业务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