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陈姬神
据媒体报道,4月22日,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3月将40多家中国公司列入“预退市名单”后,华尔街也加入了对中国公司的包围。4名美国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诉讼突然升级,点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为新的起诉对象,而诉讼理由是——阿里股价暴跌,导致投资利益受损。
据悉,这四人去年在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发起了针对阿里巴巴的集体诉讼,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当时阿里股价虽然下跌,但幅度并不大。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出现了几次反弹。
这次修改了诉状,指控内容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处于中国科技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的特殊时期。马运增被列为起诉对象,这是第一次将矛头指向企业家个人。
除了发起诉讼的四位投资者,他们的代理律师正在召集所有在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买入阿里股票的投资者,共同发起集体诉讼,要求阿里巴巴和马云赔偿损失。根据最新市值计算,自2020年12月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下跌超过70%,市值蒸发6200亿美元。在此期间,累计成交额已超过一万亿美元。如果胜诉,涉及的赔偿金额将达到创纪录的数千亿元。
美国没有集体诉讼的法律。
鉴于中美制度的差异,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在性质和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我国的集团诉讼一般以行政处罚为主,集团诉讼的核心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美国允许集体诉讼律师通过风险代理收取费用。但在证券集体诉讼中,由于涉案金额巨大,往往能给律师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律师寻找各种机会提起大规模诉讼,以获取高额律师费,导致诉讼过度。
这不仅伤害了有正当诉求的集体诉讼成员,而且增加了诉讼成本高的被诉企业的经营负担,阻碍了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和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对市场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阿里巴巴为例。2015年1月,一名美国投资者以“未履行披露义务,做出误导性陈述”为由,在纽约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和加州法院对阿里巴巴发起集体诉讼,并追加马云、蔡崇信等时任高管为被告。
美国当地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认定阿里的信息披露“准确且充分坦诚”,并未发现阿里巴巴存在违法或不当行为。
美国的持续打压使中国企业损失惨重。
2020年马云彻底卸任阿里后,这一次美国投资人仍然把他列为被告。除了律所的财务算计,用财务武器攻击中国科技公司是一个新的节点。近两年来,美国耍各种花招,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发动金融战,使后者蒙受巨大损失。
2020年底,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所谓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提出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它们与其他政府的关系。
虽然该法案适用于所有外国公司,但主要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尤其是中国科技公司。
对此,2020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明确回应称,美国的做法是打压中国企业政治的又一具体行动,是美国打压中国发展的又一具体表现。
这是一个
紧接着,3月15日,美国最大的金融公司摩根大通突然出手,史无前例地一夜之间下调了28只中国股票的评级,涉及中国整个互联网领域。其中,阿里巴巴目标价从180美元下调至65美元,腾讯从570港元下调至265港元,百度从245美元下调至90美元,其他中国公司也未能幸免。
有分析指出,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都可以被列入“退市名单”,是因为目前所有的中国上市公司都达不到该法案的要求,摩根大通的行为实质上给了所有中国上市公司一个判决。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多,包括港股在内的280多只中概股中,股价下跌超过90%的公司多达39家,总市值蒸发20万亿元。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率先走出阴霾,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启动点。
机,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最活跃的部分,本应成为全球股市最活跃的板块。但是在美国一系列政策打压下,中国公司却成为全球投资者避之不及的“瘟神”。
3年前,中国顶尖科技公司的市值曾与美国分庭抗礼,今天只有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处于头部,且早已掉出市值前十
曾经,全球市值前二十名的互联网公司中美各占一半,今天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早已经被挤出美股前十名之外,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市值加起来不如一个苹果公司。
有分析认为,马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之一,将其告上法庭,会显著影响中国科技公司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一旦对其诉讼形成判例,全美投资人可能都会据此起诉暴跌中的中国科技公司,这将让其本已严重缩水的市值再受重创。
三管齐下的系统性遏制
金融战只是手段之一,纵观过去数年美方的一系列举动,其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呈现出贸易、科技、金融多种手段并行交织的特点。
贸易战的主要手段是将大量中国企业纳入所谓“实体清单”,从而切断中国科技企业的供应链。
“实体清单”1997年推出,前期主要针对的是俄罗斯和中东企业,伴随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被纳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数量急剧增加。
统计显示,2018年至今,共有超过400家被纳入制裁范围,平均每年超百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华为。被纳入“实体清单”后,全球多家芯片企业都开始对华为禁运,致使华为在手机和通信领域的业务受到巨大冲击。
科技战的主要手段,是对中国重要科技企业高管的重点围剿,干扰企业正常运营。2018年末,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要求强行羁押孟晚舟达数年之久,显示美国为了打击中国领先企业已不惜编织罪名,直接对企业核心管理层个人发起攻击。
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市值最高的中国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自主研发参与国际竞争的代表,因此成为美国新一轮打压的首要目标。
数据显示,阿里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每年都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在云计算、芯片技术、AI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特别是2009年阿里巴巴发起的“去IOE”运动,打破了美国IBM、Oracle和EMC三家公司的IT基础构架领域的垄断,阿里也成为全球首个拥有独立云计算系统的非美国公司。不久前,美国对于俄罗斯展开科技封锁,IBM、Oracle正是首批表态对俄罗斯禁运的美国公司。
中国科技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美国之所以对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乐此不疲,手段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以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继而转化为强大的科技优势,这是美国所不具备的。
可以预见的是,假以时日,中国科技实力迟早会追上和超过美国,所以美方必须在中国科技企业尚处于追赶阶段时,想方设法将其及时扼杀。
对此,中国科技企业一定不能心存侥幸,要认识到美方的打压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不要指望他们会自觉收手。要积极配合国家监管,认识到监管是为了让企业做好主业、深耕技术,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助推力量;要集中资源、抓紧时间开展技术攻坚,争取尽快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同时,企业也不能盲目悲观,要认识到国际博弈的复杂性和策略性。响应国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美国一部分人的目的就是将中国企业赶出美国资本市场,我们绝不能上他们的当。
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等问题,国家监管机构早已开始积极应对。3月中旬,国家有关部门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相关问题,并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表示了公开支持。中国科技企业要有充足的信心,国家永远是最强大的后盾。
对于有代表性的中国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中国人民也应该给予更大的理解和支持。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对于企业集中精力应对外部挑战非常重要。中国科技企业正处于追赶和超越美国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戮力同心、团结一致,让中国科技企业心无旁骛地深耕关键技术,尽快突破美国的科技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