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公司研究室正文|华荣
5月5日晚,齐(688561。SH)公告称,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约2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支付约1.08亿元。
资料显示,自2022年初以来,这只科技创新板的网络安全股跌幅高达43.46%,股价走势如水银泻地。公司回购1亿元能否阻挡股价下跌趋势,不得而知。截至5月6日收盘,公司股价已跌破发行价56.10元/股。以收盘价计算,那些从上市第一天开始持有的投资者,已经损失了62.78%的内裤。
连续六年亏损超过30亿。我们什么时候能兑现利润承诺?
财报显示,自2017年起,基安信连续5年亏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399亿元,-9.614亿元,-6.881亿元,-5.393亿元,-7.882亿元。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16亿元、-9.56亿元、-11.14亿元、-6.89亿元和13.02亿元。
根据财务数据,这位科技创新板中的知名网络安全大佬可谓是典型的增产不增收。这似乎与Chianxin宣称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差甚远。
对此,公司年报在“尚未盈利的风险”部分说明,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55,396.97万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增长62.5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474.96万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增长65.9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归属于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05,355.27万元。该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它选择了一种高R & ampd的投资和人员的迅速扩张,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研发中心;d平台,布局“新赛道”产品,提升攻防竞争力,建立国家应急中心。
3月,在公司年会上,奇安信创始人齐向东表示,奇安信2022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扭亏为盈。话音未落,2022年一季报显示,基安信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44.52%;净亏损4.81亿元。虽然一季度亏损较2021年同期收窄10.43%,但毕竟还是亏损。
到目前为止,这家公司有财务记录以来,一直保持着连续亏损的记录。而且从现有的公开信息来看,似乎没有重大项目或有效措施保证公司年度盈利,亏损大概率会“惯性”持续。投资者如何相信管理层的扭亏为盈目标?短期内无法匹配人员收入规模,人均60万远低于同行。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连年亏损的背后,长安新的财务状况呈现出四个特点:高研发投入;d,高扩张,低效率,低毛利。在这一点上,相关的财务数据是相当充分的。
根据财务报告,R & amp2021年长安新的d投资占30.10%,这主要是由于研发人数和薪酬的增加;d报告所述期间的人员。此外,本期股份支付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研发投入增加。d项目。同时,公司销售费用也大幅增长,2021年达到17.61亿,同比增长33.41%。所以,称之为高膨胀也不为过。
通过对比,公司研究室发现,奇安信的高投入和扩张似乎并没有带来高效率和高毛利。
australian coal corporation 澳大利亚煤炭有限公司
2021年,沈心、启明星辰、基安信的人均收入分别为76.49万元、66.59万元、60.15万元,三者差距明显。人均收入不高,毛利率自然也高不了多少。2021年,长安新的毛利率为60.01%,低于启明星辰的65.99%,也低于沈心。
服的65.49%。对此,奇安信在2021年报风险提示中称,公司人员规模快速扩张,人力成本较高,可能对公司运营效率及管理效率造成不利影响。报告期末,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占比较高。主要原因系公司为快速完成研发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销售及渠道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快速扩张了人员规模。上述基础体系 在建设期间并不能为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造成了人力成本占营业总成本的比例较高,人员规模与收入规模短期内无法匹配的情况,对公司盈利能力、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收账款34.82亿占总资产的1/4,公司商誉大幅增加至15.84亿
仔细阅读奇安信2021年报,公司研究室发现,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中出现大笔坏账,金额高达1.99亿元。
公司在年报中称,“由于集成类项目最终客户多为政企单位,受其预算管理和集中采购制度等因素影响,付款周期较长,对公司形成营运资金占用,并使得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使得该等业务收入的增长对公司净利润贡献度较低,尽管公司产品和服务高利率较高,但受该等业务影响使得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事实上,2021年年底,奇安信应收账款高达34.8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25.81%。应收账款占比超过1/4,无论用哪种会计法则来评估,这个数据都有些偏高了。
与此同时,公司商誉也大幅增加至15.84亿元。公司称,主要系收购子公司增加所致。公司研究室注意到,2020年底时,奇安信现金余额52.36亿,2021年底时变成29.20亿,2022年一季度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再度减少至23.10亿。这期间,用于收购子公司等投资花去20亿元。
业内人士坦言,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奇安信IPO时募集的53.96亿元资金,到2022年底时将所剩不多,到时候,公司商誉自然会继续上升。如果到时候依然不能扭亏为盈,完成自我造血,那接下来产生的亏损,公司要拿什么去填补呢?到时候,大概率又要到二级市场圈钱吧。可是,高质量发展目标落空后,再度募资,齐向东不知又会讲出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