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官网更新的202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今年3月末,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90644亿元,同比增长3.87%。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3.87%和11.4%,说明个人消费贷款增速相对于贷款增量较低。
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减少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8亿元。进一步看地区,长三角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3618亿元,同比少增372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仅增加506亿元。一般来说,居民部门的短期贷款更能解释消费贷款的增减。
贷款余额保持在9万亿元。
"疫情已经影响了消费能力."一位消费金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展业并不理想,似乎回到了2020年。他的感觉是,居民的消费意愿似乎下降了,有钱时更愿意避险而不是消费。
不过,分析这两年的数据走势,也没那么悲观。对比2020年疫情前后的数据,当时的消费贷款余额峰值出现在2019年12月,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为99307.81亿元。到2020年1月,这一数字下降到78875.36亿元。直到2020年6月,保持在8万亿元以下。
2021年消费贷款余额强劲复苏,2021年12月数据为93597.82亿元,接近2019年末最高水平。2022年前几个月,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也维持在9万亿左右,仅在2月份因季节性扰动略低于9万亿。总体而言,2022年的几个月虽然没有2021年的复苏增长那么令人兴奋,但也比2020年同期要好。
不过,消费金融机构的关注点在于二季度。多位消费金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国内部分城市从4月份开始进入疫情控制,今年的消费低谷很可能出现在第二季度。
“无论是规模指标还是风险指标,虽然有下降,但4月下降速度不比2020年快。但2020年疫情过后,可以明显感觉到人们更愿意存钱,消费倾向有所降低,而今年的疫情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趋势。短期来看,未来市场信贷需求仍然非常疲软。”某消费金融公司战略规划部人士告诉记者。
然而,专家也有另一种解读。
4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4%,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总体上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的特点没有变。针对近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频发的情况,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开始见效,预计后期消费将继续恢复。
3月,受疫情影响,居民购物餐饮减少,市场销售明显受阻。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6.4%。与此同时,网络零售对市场销售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第一季度,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增速比2021年第四季度加快4个百分点,推动市场销售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国内疫情的高点已经过去,复工复产正在按部就班进行。预计未来消费等宏观指标将边际改善,消费金融也将复苏,特别是在疫情消退、市场主体放心、消费刺激等一揽子政策下,将明显好于4月份。但对于报复性消费,由于短期内企业的经营预期仍然较差,个人储蓄避险的意愿相对较强,即使疫情结束,也暂时难以出现大规模报复性消费,市场将延续相对温和稳定的节奏,逐步复苏。
坏账率可能在第二季度上升。
根据2020年的历史经验,在疫情期间以及疫情消退后的一段时间内,包括信用卡、消费贷款在内的消费金融不良率会上升,业界也有这样的担忧。“一季度行业风险指标有所上升,预计4月份上升速度会更快。由于坏账率是一个滞后指标,很可能在第二、三季度呈现上升趋势。”上述消费金融公司战略规划部人士表示。
回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信用卡贷款首当其冲,不良率大幅上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半年逾期信贷总额为838.64亿元,较2019年的742.66亿元上升12.92%。2019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合计742.66亿元,占信用卡应付授信余额的0.98%。
2021年,信用卡不良指标迎来整体好转,不良率较上年普遍下降。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整理了10家信用卡规模较大的上市银行数据,其中8家不良率下降,仅有2家略有上升。
对于银行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2020年消费金融不良率大幅上升的情况是否会重现,应该如何避免?
明明告诉记者,考虑到疫情对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预计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会有所上升。但由于2020年的经历让很多信贷中介提高了审核门槛,预计不良率将增加20%。
控。在未来,此类机构一方面在拓展客源的同时要加强信贷投放资质审核,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出现的不良资产,可以采取差异化催收、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减小损失。此外,为减轻受疫情影响的客户的还款压力,目前多地已经积极推进金融纾困政策。
近期,央行上海总部针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房贷还款困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指导金融机构迅速回应市场关切,鼓励应延尽延,推出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措施,缓解客户还款压力。
为缓解居民因疫情导致的信贷还款压力,已有多家银行推出延期还款、征信异议修改等金融支持措施。为了缓解疫情期间房贷、消费贷等用户的还款压力,当前已有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张家港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对“还款服务”进行调整为用户纾困。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周炎炎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