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分析一下,创业需要什么?一套,选择背后需要匹配的资源、资金、技能。
1.创业需要哪些资源?
2.创业需要多少钱?
3.产品和运营哪个更重要?
一、创业需要什么资源?
经营企业有一些相关的要素:资金、信息人脉、技术、心态,时间。.
对于亚马逊这样的工业项目,钱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是信息网络,也就是说有没有熟悉的赛道,可以快速进入,有没有熟悉的供应商可以优先给你提供优质产品,有没有可以外包/填补你空缺的人。
第三是个人技能,你选择产品的能力,你运营的能力,你推广营销的能力,还有一些实用的技能。
第四是心态。要不要创业,创业需要多长时间,往往特别考验创始人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说,说到底,是心态的问题。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最后,是时候了。
这两天只是和朋友聊聊,聊聊时间和精力。
朋友对我说:“你看那些成功的创业者,精力都不充沛,每天只需要睡四个小时。”而我,每天熬夜,第二天状态就直接崩溃了。
这个真的要看天赋。如果我只睡4个小时,我一定是那个突然死去的人.
我很清楚,我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室,我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我提到这个时间点主要是因为我遇到了很多正在工作和自己打拼的朋友。
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你的时间投入在哪里,你的结果就在哪里。.
二、亚马逊创业需要多少钱?
很多想尝试亚马逊创业的朋友不明白做这个需要多少启动资金。今天,我给你一盘。
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投资,首先要选择一个止损点。我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设置6个月的止损期。
那么游戏规则是:6个月内至少10项,成功率10%。6个月后,如果你每个月能赚到2万元,你的生意就成功了。
我们需要的一些费用是:硬件支持、产品费用、以及管理成本.
1. 硬件开销
硬件支持:电脑1台,账户1个,稳定的网络环境1个。
电脑成本:3k
账户:开户不需要钱,但是开公司的费用在1600元左右;第一个月房租280元。如果店铺从次月开始有收入,会从店铺中扣除。一般现金支出是第一个月。
网络环境:68/月,半年40
8元以上硬件支出,共计5288元。
2.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测品、库存。
开产品,在没有任何帐期的情况下,我们假定产品客单价在20美金,按照产品和物流头程成本占30%的魔法定律,首批测款数量在100pcs,那么单品的支出成本在4200元左右。
10个品,就是4万2千。
这仅仅是测品的钱,考虑到产品做起来要补货,要有现金流。算50%的回款,15%的净利润,那么就是卖2批货,能赚1批,从第3批货开始,钱能滚货。
做起来的产品,我们要压3票货。1票货在亚马逊FBA仓,1票货在路上,1票货在工厂/仓库。
在前期,我们需要准备的额外库存现金流,就是在路上和在工厂/仓库的这2票货。
假设,10%的成功率,即1个品成功,月净利润2万。净利润15%,产品成本占15%,2票货,那么产品的库存现金流,就是4万。
以上产品支出,共计8万2千元。
3.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主要是场地租金、员工成本、社保公积金。
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员工成本,就相当于给自己发了个基础工资,够养活自己。
场地租金,便宜点算,像仓库一般是800元,办公室一般是2000元。前期6个月,可以不租。
员工成本,咱们就算自己一个人干,住房加生活费,总共算个3000吧。
社保公积金,如果只缴深圳二档社保,那差不多700块钱,如果考虑未来买房,缴纳公积金,按照最低标准,额外220元,这个就看自己。
如果我们算社保和生活费,那么管理成本支出,共计2万2千2百元。

整体算下来,四舍五入,大约是11万。
和我创业准备的钱是差不多的。
既没有大家说的百万才能做亚马逊,也没有所谓的1万块钱带你月入十万的浮夸。
当然,如果要算得更细,就要用上之前分享的现金流表格,带上你所选的产品的预估销量和售价、各种成本,你就能清楚的知道,你的产品需要投入多少钱,能转起来多少现金流。
三、产品与运营,孰轻孰重?
对于初创而言,产品真的是核心。运营的价值,是放大。如果品不行,一切都百搭了。
产品是心脏,资金是血液,运营是血管儿。
做亚马逊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产品导向的公司,一种是运营(销售)导向的公司。
产品为导向的公司,更侧重于供应链及设计端:如何做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以优质的价格提供给客户。
运营为导向的公司,则侧重于投放和产品展示:如何用最低的流量和转化成本,让客户在茫茫人海里选择我们。
实际上做了才发现,初创的时候,特别是没啥资金的初创,哪分什么产品导向还是运营导向啊,大家的核心能力都在于“找到需求,提供产品”。
运营为导向的类型,一般做的都是标品,这玩意竞争大,费钱啊……实际上追溯起来,还是通过海量的产品筛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抑或者是通过量来和供应商谈,拿到产品的独家销售权。
最终还是回到品上。
品是核心,是秘密,是公司吃饭的家伙事儿。
运营是加速器、是血量把控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一级又一级,就跟能力适配是一样儿的。主线运营技能有了,就能开干,其他的运营技能都是加分项。
创业,要选适合自己打法的产品。
我第一次自己玩的时候,就是死在了选品垃圾上,做了一个大陆货,价格越压越低,而我并没有那个胆量和资金去把它打起来。但是如果换个场景,在公司干,这个品很大程度上就推起来了。
于是我恶补选品技能,才有了这次还算成功的创业。
后面则是不断开品,不断优化自己的运营策略,把利润一步步抬高。开源节流。
不管创始人是从哪个方向出来的,需要获取的技能都殊途同归,只是先后顺序不同,而导致的商业模式及打法不同罢了。
以我自己举例子,我的技能点学习路径是:
数据分析-文案及页面优化-市场调研和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广告投放优化-供应链优化与产品落地-产品工艺-定价策略-站外投放-品牌营销-其他渠道及市场运营-团队管理(等等)
大家也可以画出自己的成长技能树,规划学习方向。
最后总结一下。
为啥大家老说,最好的创业时间是40岁?
第一,完成了原始的资金积累;第二,拥有充足的人脉资源;第三,技能和经验也沉淀到位。
但也不是说,提前开干了就不行,毕竟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只要你真心想种。

2019年中国创业者年龄分布,图片来自“头豹研究院”
这几年,咱也算是见证了N次历史了,21年下半年开始,外贸真挺难的,开局即 hard 模式。很多新朋友,也一直问我关于海外国际形势、以及未来跨境电商发展的看法。
Y1S1,我真不配说这个。有一个大蛋糕,如果我只能吃到蛋糕顶上数万颗糖珠的一颗的时候,即便是蛋糕变小了,也与我半毛钱关系没有啊。
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吃到更多的蛋糕。当有一天我能吃到一口蛋糕了,那蛋糕的大小,就与我有关了。我也相信,能吃到蛋糕的人,都在努力的开拓新的蛋糕。
我仍旧觉得,亚马逊还有机会。这么大的平台,不至于。这么大的海外市场,也不至于。只是说路会难走一些,经济形势变得不明朗,不确定性多了一些。
但做其他行业,又有哪一个不是呢?又有哪一个轻松多少呢?
与其担心未知的、不确定的,倒不如做好能做的,努力吃到每一口自己能吃的。
当然,关于创业,我仍旧是劝退状态。
原因还是上述所说,蛋糕变小了,不确定性变大了,成功率变低了。如果你没有准备好,还是再沉淀沉淀,千万别像我一样浮躁(我看到当年的自己,都想给自己一拳)。
但如果你说,关于上面的几个点,你都准备好了,也做好了半年时间和钱全部沉没的心里打算,坚定的说要试一试,那就来吧!
欢迎你,来到全新游戏~